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在线溶氧仪维护保养手册:传感器清洁、电极更换与数据记录规范

在线溶氧仪维护保养手册:传感器清洁、电极更换与数据记录规范

更新时间:2025-08-19点击次数:105
  一、在线溶氧仪传感器清洁规范
 
  传感器是溶氧仪的核心部件,其表面污染会直接影响测量准确性。需根据使用场景制定差异化清洁计划:
 
  清洁频率
 
  实验室/洁净水质:每2周清洁1次,避免灰尘或化学残留物附着。
 
  地表水/轻度污染:每周清洁1次,防止藻类或泥沙堆积。
 
  工业废水/养殖池:每3-5天清洁1次,针对高污染环境加强维护。
 
  清洁工具与步骤
 
  断电操作:清洁前需断开电源,确保安全。
 
  物理擦拭:使用软毛刷(尼龙材质)轻轻刷去探头表面的泥沙、藻类等附着物,避免刮擦荧光涂层。
 
  化学清洁:
 
  用无绒布或棉球蘸取≥95%无水乙醇,擦拭光学窗口(荧光感应区域),溶解油脂或有机物残留。
 
  若附着顽固生物膜(如藻类、微生物),可将探头浸泡在5%稀盐酸溶液中1-3分钟,再用蒸馏水彻底冲洗(仅限耐腐蚀探头,需提前确认说明书)。
 
  油类污染需使用四氯化碳或专用清洁剂擦拭,避免含研磨剂的清洁剂。
 
  冲洗晾干:用蒸馏水冲洗探头表面,去除残留污渍和乙醇,置于阴凉处自然晾干(避免阳光直射)。
 
  特殊场景处理
 
  盐结晶:每周检查探头表面是否有盐结晶,用蒸馏水冲洗去除(勿用自来水,含矿物质可能残留)。
 
  自动清洁装置:可加装超声波清洗器或旋转刷,设定每日清洁1次,减少人工维护频率。
 
  二、电极更换规范
 
  电极是溶氧仪的易损件,需定期更换以保证测量精度。更换周期通常为1-2年,具体取决于使用环境和使用频率。
 
  更换前准备
 
  断电操作:关闭分析仪电源,确保设备处于断电状态。
 
  备件准备:准备新电极,确保型号与仪器匹配。
 
  更换步骤
 
  拆卸旧电极:
 
  根据操作手册找到旧电极位置(通常附着在固定插座或连接器上)。
 
  轻轻旋转或拧下电极,取下旧电极。
 
  清洁电极插座:用适当溶液或清洁剂轻轻擦拭电极插座,确保无污垢或残留物。
 
  安装新电极:
 
  从包装中取出新电极,注意指示箭头或标记,确保正确插入插座(插座上通常有对应标记)。
 
  轻轻旋转或按压电极,确保牢固连接。
 
  校准与测试:
 
  根据操作手册进行电极校准(如空气校准、零点校准等)。
 
  校准完成后,进行溶解氧分析验证新电极准确性(误差应≤±2%或符合厂家规定范围)。
 
  电极维护注意事项
 
  避免触摸金阴极:更换膜片时,勿用手触摸金阴极表面,油脂会影响电极特性。
 
  电解液处理:
 
  更换膜片时,需排空旧电解液,注入新电解液直至溢流,确保无气泡。
 
  电解液含低于1%氢氧化钾,避免接触眼睛,若不慎接触需用大量清水冲洗。
 
  短期存放:若电极需短期存放,应保持湿润状态(如放在带有湿润海绵的防护罩中),避免干燥导致测量漂移。
 
  三、在线溶氧仪数据记录规范
 
  完整的数据记录是分析仪器性能、追溯问题根源的重要依据。需建立系统化的记录体系,涵盖以下内容:
 
  调校记录
 
  调校日期与人员:记录调校时间、参与人员姓名及工作单位。
 
  调校环境:记录温度、pH值、浊度等环境参数。
 
  仪器参数:记录仪器型号、参数设置、操作流程等。
 
  数据结果:记录标准溶液校准数据、样品测量数据等。
 
  数据记录分析
 
  合理性分析:根据水体环境信息和实测数据,评估调校效果是否满足准确性、精度要求。
 
  趋势分析:在多次调校中,分析同一仪器上下游数据差异是否存在渐进性变化,及时调整仪器。
 
  比对分析:对比多次调校记录,寻找仪器调校差异及结果一致性。
 
  随机性分析:记录每次调校数据,分析随机性,寻找规律性以优化调校策略。
 
  数据应用
 
  技术支持文件:供其他检测人员调用,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。
 
  定期更新维护:将记录作为定期更新和维护的依据,审校记录完备性和准确性。
 
  数据分析依据:对分析结果进行核查和验证,确保数据可靠性。
 
  质量管理体系支持: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文件,加强过程管理,保证数据准确性和质量稳定性。